6月21日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“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变迁的历史源流”课题组成员及开题论证会专家赴安徽桐城,围绕“监察文化与廉洁文化”主题开展实地调研。我校校长、项目首席专家彭凤莲教授、子课题负责人及骨干成员金仁义教授和沈志富教授参与了此次调研。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探寻,也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研究的现实拓展,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。
在六尺巷,调研组专家学者仔细考察了“礼让成巷”的历史典故与遗迹,深入探讨这一文化符号所蕴含的和解精神、清正品格与社会治理智慧。与会专家指出,六尺巷的“以理服人、以廉立信”的文化内涵,正是中国古代监察文化重视官德、倡导廉洁的具体体现,彰显出监察文化在地方社会中的深厚根基。
在桐城博物馆,调研组系统考察了与桐城士人、监察制度相关的史料与展陈,尤其关注历代桐城籍监察官员的勤廉事迹。专家们认为,桐城士人以修身齐家、刚正不阿著称,他们在监察岗位上恪守廉洁、秉公断事,不仅推动了地方良政善治,也为理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流变提供了鲜活案例。
项目首席专家彭凤莲教授表示,此次调研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基础,也有助于深化对监察制度与廉洁文化关系的认识,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。通过对六尺巷和桐城博物馆的实地调研,课题组丰富了对监察制度与廉洁文化关系的认识,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史料支撑和理论启示。
此次调研活动将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,充分彰显了监察文化与廉洁文化的时代价值,不仅推动了“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变迁的历史源流”重大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,也为新时代廉洁治理和监察制度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和文化智慧。
(撰稿:张晶;审核:沈志富)